2022年4月27日下午,特藏党支部在总馆一楼会议室开展“固定党日+”活动,集中学习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结合古籍特藏与修复部的具体业务,研究讨论目前贯彻实施《意见》精神的具体方案。特藏党支部全体党员及部分业务骨干参加活动。

《意见》是继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布四十一年后,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文件。全文共十八条,分为总体要求、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五个部分。支部全体党员及部分业务骨干逐条学习《意见》内容,并结合古籍特藏与修复部的工作计划,研究讨论目前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工作方案。2022年初,特藏党支部根据《厦门大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精神,向学校党委申报支部工作项目“厦门大学图书馆特藏数字化文献阅读平台建设”,并获批2022年度校级一般项目。该项目的设计方案与《意见》中“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的工作要求完全契合。项目负责人陈晓亮详细介绍了“特藏数字化文献阅读平台建设”的前期基础、实施步骤、开放原则以及预期成果,力图通过改变现有的服务模式,搭建智能化的数字化文献阅读平台,扩大馆藏特藏文献的开放程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科研需求,服务于学校的中长期建设目标和国家的古籍工作部署。支部党员钞晓鸿馆长对该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要“先试点”,在试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善服务模式;二是要“重特色”,数字资源优先开放特色鲜明、利用率高的古籍特藏文献;三是要“重保护”,文献利用要兼顾保护,分级分类开放;四是要“重发展”,阅读平台的建设要留足做大做强的空间。
此次“固定党日+”活动还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行“红色经典阅读”分享会。盛承作题为“毛泽东与‘二十四史’”的报告,梳理二十世纪前期以梁启超、鲁迅为代表的文史学者对“二十四史”的批判,毛泽东晚年对“二十四史”的评价和阅读史,以及毛泽东批校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的出版和研究动态。“二十四史”是承载中国历史的基本古籍,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整理出版工作,毛泽东、周恩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指示点校出版。中央出台《意见》,对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出版以及研究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古籍特藏与修复部作为古籍工作的专业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特藏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盛承,图/张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