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图书馆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会议由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滨主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和群众代表等参加会议。

陈滨书记首先传达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大会的精神,组织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新闻联播》报道,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并开展专题学习和集中研讨。
党委副书记、馆长钞晓鸿表示,在我校建校100周年当日,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厦门大学的关怀与重视,也反映了厦门大学在我国教育战线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厦大一百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办学特色,尤其肯定了我校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站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阶段,总书记对我校建设与发展提出希望与要求,涉及教育方针、根本宗旨、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并特别勉励厦门大学“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承支撑单位,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服务,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传承“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为开创学校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委副书记陈全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百年来的办学成就,对学校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厦门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令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也为学校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守初心,深刻领会贺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勇担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馆长、采编党支部书记陈娟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作为图书馆工作的行动指南,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文化保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和特色馆藏体系,重点学科资源保障水平及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副馆长兼翔安校区图书分馆馆长李剑表示,图书馆作为学校科研与学习的支撑单位,我们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服务于学校发展,紧扣“双一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保障与学科服务的优势,为学校学科建设与决策支持提供更多参考,并在立足校内的基础上,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面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党支部书记马鲁伟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学校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之情,既对学校百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又对学校未来之发展给予了殷切期望。作为厦门大学的一份子,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努力提升服务师生能力,锻造服务品牌和质量,把“服务育人”、“一切为了读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践行“四种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工会副主席、妇委会主席杨巧云表示,自己在厦大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深刻感受到厦大取得的辉煌成就,厦大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一名厦大人,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要继续秉承“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止于至善的追求,立足岗位,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为教学科研服务,助力厦大“双一流”建设。
群众代表应巧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致厦大建校百年的贺信,令人备受鼓舞。正是千千万万薪火相传的海内外校友和致力于学校发展建设的每一位师生员工,成就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厦大百年。回望与党共同成长的厦大百年发展史,嘉庚先生的创校初衷以及厦大校训校歌都充分体现了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价值,不断鞭策着我们每一位厦大人不断奋勇向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发展自己、建设学校、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
最后,党委书记陈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总书记贺信的丰富内涵,坚持全面覆盖学、层层深入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学,各支部、各部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精心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三全育人、“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工作中的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谱写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